耕种乐,乐在其中。。。。。
Wednesday, 16 September 2015
Sunday, 8 March 2015
中三:短语
短语
1、主谓短语
例如:粮食//丰收 (名//动)(什么//怎么样)
2、动宾短语
例如:想/他 (动/代) (想/谁?)
3、偏正短语
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可再分为两种:
- 定中短语
例如:(他)的马 (代· 名)((谁)的马?)
例如:(中国)的崛起 (名 ·动)
- 状中短语
例如:【刚】回来 (副 ·动)
4、中补短语(后补短语)
- 动补短语:动+补例如:洗得<干净>,打量<一番>
- 形补短语:形+补例如:热<死了>,好<极了>
5、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例如:今天和明天(名+名,并列)
Labels:
语文知识
Saturday, 7 March 2015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一)名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的名称。
表示人的:老师 学生
表示事物(具体/抽象)的:山 水 / 政治 文化
表示时间的:秋天 明年 早晨
星期天 现在 过去
表示处所的:中国 福建 远处 里屋
表示方位的:上 以上 之上 上面 上头 上下 底下
2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
多数能作定语,例如:这是语文书。
不能作补语。
【在说明时间、籍贯的句子里可做谓语:今天星期三。她北京人。】
(2)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 短语,一 般不能加副词【人——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除【爸爸、妈妈 】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5)有的名词可以重叠,表示“每”的意思,如“年年”意即“每一年”。
(二)动词
1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和存在、变化、判断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羡慕、希望、 讨厌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
(4)判断动词:是 (5)使令:让、派、禁止、要求
(6)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7)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2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与名词组合)。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
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或反复,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
叠是AA式,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抱——抱抱】【工作——工作工作 】
(三)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远、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
(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迅速、安静
(3)形状:高、矮、大、小、方、圆
☆(4)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2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很聪明】
(3)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甜-甜甜的 漂亮-漂漂亮亮】
(4)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绿油油】
判断以下词语词类:
消失、优秀、存在、雪白、保卫、笔直、政治、勇敢、文化 、秋天、聪明、批评、下面 、宣传、雪、北京
(四)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分确数、概数和序数
数词的语法功能
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与量词组合,构成量词短语。除了数学运算以及某些固定表达法,如“三心二意、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三三两两”、“一是一,二是二”、“六六大顺、九九归一”等,数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也不能重叠。
①概数:用相邻数词连用表示概数,如:两三个;
数词后加“把、来、多”表示概数,如:百把本书 ;
用“左右、上下、许多、好些、若干”等词语表达,如两米左右等。
②分数和倍数
分数既可用于表达数量的增加,也可以用于表达数量的减少。
倍数只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增加,不能用于表达数量的减少。如不能说“成本降低了五倍”
系数词:一 二 两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零 半
位数词:十 百 千 万 亿
(五)量词
①名量词,用来计量人或事物 :
个体量词如“个、本、只、条、位、把” ;
集合量词如“批、群、帮、套、双、付”;
类别量词如“种、类、等、级”;
度量衡量词如“克、千克、吨、米、厘米 ”
②时量词:如“年、天、分、分钟、秒”
③动量词:如“趟、次、阵、回、遍、顿”
(六)代词
⑴、人称代词
“您”是“你”的尊称,如“您真有福气。”“您慢走。”“您”的复数形式是“您们”,不过只是偶尔在书面特别是书信中使用,口语里一般说“您几位”。如“让您几位久等了,真对不起!”
“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专指女性,书面语中有时表示男女兼有时用“他(她)们”或“她(他)们”,是不规范的。
⑵、疑问代词 谁 什么 为什么
⑶、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主要以“这、那”为基础构成,可分为两组:
这:这儿、这里、这会儿、这些、这么、这样、这么样
那:那儿、那里、那会儿、那些、那么、那样、那么样
语素的分类和词的构成
为了弄清语素是怎样构成词的,需要对语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对语素进行分类。
(一)从语素的语音形式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单音节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叫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有的单音节语素既是语素,也可以独立成词,还可以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如:“人、水、走、看、好、大”等;有的单音节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伟、泳、友、展、目、识”等;有的单音节语素只能独立成 词而没有构词能力,如:“呢、吧、啊、嗯、的、了”等。除儿化韵(如“画儿、鸟儿”)外,单音节语素写出来大多就是一个汉字。
2、双音节语素
含有两个音节的语素叫双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主要有两类:联绵语素和音译语素。
联绵语素大都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它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一般不能拆开来理解。联绵语素在语音上往往具有双声叠韵的特点。如:“玲 珑、麻木、坎坷、仿佛、参差、惆怅”(双声);“啰嗦、唠叨、窈窕、逍遥、依稀、腼腆”(叠韵);也有一些非双声叠韵的,如:“峥嵘、囫囵、魁梧、侥幸、 马虎、垃圾”等。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语素双声叠韵的特点是就现代汉语标准音而言的,不一定与古代汉语的读音相吻合。
音译语素主要借自外族语言,如:借自英语的“沙发(sofa)、休克(shock)、尼龙(nylon)、苏打(soda)、拷贝 (copy)、色拉(salad)、沙龙(salon)”;借自梵语的“菩萨、罗汉、和尚、刹那”;借自域内少数民族语言的“戈壁、哈达、喇嘛、胡同” 等。
3、多音节语素
由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语素叫多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大都是音译语素,如:“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马拉松(marathon)、迪斯科(disco)、模特儿(model)、可口可乐(coca-cola)、奥林匹克(olympic)”等。
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
儿化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它实际上包括两类:像“鸟儿、花儿、歌儿”只是带上感情色彩,在意义上与“鸟、花、歌”是一样的,是单音节语素的单纯词;而“信儿、画儿、头儿”不同于“信、画、头”,意义上发生了变化,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单音节合成词。
拟声语素模拟自然界或人类发出的声音,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如“砰、咚、扑通、滴答、哎哟、哈哈、哗啦啦、轰隆隆、劈里啪啦”等,可分别归入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
叠音语素是重叠音节而构成的语素。如“奶奶、太太、蒙蒙、猩猩、蛐蛐、孜孜”等是由两音节重叠而构成词的。其中像“奶”、“太”、“蒙”虽 然也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意义完全不同;“猩”、“蛐”、“孜”单说没有意义,只有重叠后才有意义。叠音语素只是一个语素,归入双音节语素。
(二)从语素本身的构词能力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绝大多数自由语素也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前可后。
2、半自由语素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前可后。
3、不自由语素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它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或者只能在前,或者只能在后。因此,又可分为前加和后加两类。
(一)从语素的语音形式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单音节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语素叫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有的单音节语素既是语素,也可以独立成词,还可以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如:“人、水、走、看、好、大”等;有的单音节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伟、泳、友、展、目、识”等;有的单音节语素只能独立成 词而没有构词能力,如:“呢、吧、啊、嗯、的、了”等。除儿化韵(如“画儿、鸟儿”)外,单音节语素写出来大多就是一个汉字。
2、双音节语素
含有两个音节的语素叫双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主要有两类:联绵语素和音译语素。
联绵语素大都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它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一般不能拆开来理解。联绵语素在语音上往往具有双声叠韵的特点。如:“玲 珑、麻木、坎坷、仿佛、参差、惆怅”(双声);“啰嗦、唠叨、窈窕、逍遥、依稀、腼腆”(叠韵);也有一些非双声叠韵的,如:“峥嵘、囫囵、魁梧、侥幸、 马虎、垃圾”等。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语素双声叠韵的特点是就现代汉语标准音而言的,不一定与古代汉语的读音相吻合。
音译语素主要借自外族语言,如:借自英语的“沙发(sofa)、休克(shock)、尼龙(nylon)、苏打(soda)、拷贝 (copy)、色拉(salad)、沙龙(salon)”;借自梵语的“菩萨、罗汉、和尚、刹那”;借自域内少数民族语言的“戈壁、哈达、喇嘛、胡同” 等。
3、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
儿化语素是单音节语素,它实际上包括两类:像“鸟儿、花儿、歌儿”只是带上感情色彩,在意义上与“鸟、花、歌”是一样的,是单音节语素的单纯词;而“信儿、画儿、头儿”不同于“信、画、头”,意义上发生了变化,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单音节合成词。
拟声语素模拟自然界或人类发出的声音,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如“砰、咚、扑通、滴答、哎哟、哈哈、哗啦啦、轰隆隆、劈里啪啦”等,可分别归入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
叠音语素是重叠音节而构成的语素。如“奶奶、太太、蒙蒙、猩猩、蛐蛐、孜孜”等是由两音节重叠而构成词的。其中像“奶”、“太”、“蒙”虽 然也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意义完全不同;“猩”、“蛐”、“孜”单说没有意义,只有重叠后才有意义。叠音语素只是一个语素,归入双音节语素。
(二)从语素本身的构词能力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自由语素

例如:
理:理解 理应 理由 道理 事理 论理
看:看望 看法 看见 好看 收看 观看
亮:亮度 亮光 亮堂 明亮 发亮 雪亮
人:人才 人民 人类 主人 熟人 法人
理:理解 理应 理由 道理 事理 论理
看:看望 看法 看见 好看 收看 观看
亮:亮度 亮光 亮堂 明亮 发亮 雪亮
人:人才 人民 人类 主人 熟人 法人
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前可后。
例如:
习:习惯 习气 习作 复习 练习 自习
民:民族 民间 民俗 公民 市民 居民
丽:美丽 壮丽 秀丽 丽人 丽质 丽日
观:观察 观点 观光 参观 可观 主观
习:习惯 习气 习作 复习 练习 自习
民:民族 民间 民俗 公民 市民 居民
丽:美丽 壮丽 秀丽 丽人 丽质 丽日
观:观察 观点 观光 参观 可观 主观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它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或者只能在前,或者只能在后。因此,又可分为前加和后加两类。
例如:
前加不自由语素:老师 阿姨 初一 第三
后加不自由语素:桌子 画儿 木头
从构词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对上述自由、半自由、不自由语素再作不同的分类。
前加不自由语素:老师 阿姨 初一 第三
后加不自由语素:桌子 画儿 木头
如: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又称成词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又称不成词语素(或粘着语素)
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表示具体的概念义,又称实语素或词根,词根是语素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语素。
不自由语素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又称虚语素或词缀。词缀是词当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作为构词语素,在语素组合中位置固定,又称不定位语素;不自由语素在语素组合中位置固定,又称定位语素。
语素的分类是相对的、交叉的,一个语素可以同时兼属于几个不同名称的类别。如“器:器官、器材、仪器、兵器”,据此我们说“器”是一个单音节的半自
由语素,也是一个不成词的、不定位的、有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语素。语素的分类是为了语法分析的需要,了解语素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词的构造和理解词
义。
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又称成词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又称不成词语素(或粘着语素)
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表示具体的概念义,又称实语素或词根,词根是语素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语素。
不自由语素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又称虚语素或词缀。词缀是词当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作为构词语素,在语素组合中位置固定,又称不定位语素;不自由语素在语素组合中位置固定,又称定位语素。
Friday, 6 March 2015
中一名句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出处:《周易•系词》
含义:比喻好人长同好人结群,坏人则彼此勾结。
出处:《周易•系词》
含义:比喻好人长同好人结群,坏人则彼此勾结。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处:《尚书•盘庆上》
含义: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的变化。
出处:《尚书•盘庆上》
含义: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的变化。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李耳《老子•六十四章》
含义:说明要成就宏伟的事业,必须一点一滴从头做起,按部就班去完成。
出处:李耳《老子•六十四章》
含义:说明要成就宏伟的事业,必须一点一滴从头做起,按部就班去完成。
4. 自知不自现,自爱不自贵。
出处:李耳《老子•七十二章》
含义:说明人应该要自知、自爱,但不要自我显现,也不要自命清高。
出处:李耳《老子•七十二章》
含义:说明人应该要自知、自爱,但不要自我显现,也不要自命清高。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处:李耳《老子•八十一章》
含义:诚实、值得相信的话通常不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
出处:李耳《老子•八十一章》
含义:诚实、值得相信的话通常不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论语•卫灵公》
含义:说明要胜任工作,就必须先具备必要的技能或准备好工具。
出处:《论语•卫灵公》
含义:说明要胜任工作,就必须先具备必要的技能或准备好工具。
7. 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处:《论语•卫灵公》
含义:说明小的事情如果不能忍耐,就会影响大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
含义:说明小的事情如果不能忍耐,就会影响大事。
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处:孙武《孙子•谋攻篇》
含义: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和对方有彻底的了解,这样才会成功。
出处:孙武《孙子•谋攻篇》
含义: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和对方有彻底的了解,这样才会成功。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含义:全面人们应有博爱精神,以同样的态度来爱护自己的家人和别人。
出处: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含义:全面人们应有博爱精神,以同样的态度来爱护自己的家人和别人。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出处:屈原《卜居》
含义: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
1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出处:李斯《谏逐客书》
含义:比喻求学、做事和修身等都要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意见,才能有大成就。
出处:屈原《卜居》
含义: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
11.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出处:李斯《谏逐客书》
含义:比喻求学、做事和修身等都要吸取各方面的知识与意见,才能有大成就。
12. 临河而慕鱼,不如归家织网。
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含义:劝勉人们凡事应该有世纪的行动,不要只是空想。
出处: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含义:劝勉人们凡事应该有世纪的行动,不要只是空想。
13. 负笈从师,不远千里。
出处: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含义:为了求取知识,不怕山长水远。
出处: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含义:为了求取知识,不怕山长水远。
14. 差之毫米,谬以千里。
出处:戴圣《礼记•经解》
含义:告诫人们很小的失误,可能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戴圣《礼记•经解》
含义:告诫人们很小的失误,可能造成很大的错误。
15. 识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出处:陈寿《三国志》
含义:称赞别人进步神速,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衡量他。
出处:陈寿《三国志》
含义:称赞别人进步神速,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衡量他。
1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处: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含义:不大胆去冒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出处: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含义:不大胆去冒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7.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处:
含义:比喻无辜受到灾祸的连累。
出处:
含义:比喻无辜受到灾祸的连累。
18.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出处: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含义:说明掌握谋生技能比累积财富更重要。
出处: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含义:说明掌握谋生技能比累积财富更重要。
19.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出处:杜甫《前出赛九首》之六
含义: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关键处着手。
出处:杜甫《前出赛九首》之六
含义: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关键处着手。
2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处: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含义:讽刺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
出处: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含义:讽刺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
2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含义:说明书读多了,文章自然能写得好。
出处: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含义:说明书读多了,文章自然能写得好。
2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出处:颜真卿《劝学》
含义:劝勉我们须趁年轻时努力求学,以免年老时才后悔。
出处:颜真卿《劝学》
含义:劝勉我们须趁年轻时努力求学,以免年老时才后悔。
2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含义:比喻生命力旺盛,虽遭受挫折,最终仍会蓬勃发展起来。
出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含义:比喻生命力旺盛,虽遭受挫折,最终仍会蓬勃发展起来。
24.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出处:李绅《古风二首》
含义:描述庄稼丰收的情况。
出处:李绅《古风二首》
含义:描述庄稼丰收的情况。
25.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吸取少年时。
出处:杜秋娘《杂诗》
含义:劝人应爱惜光阴,趁年轻时努力向上。
出处:杜秋娘《杂诗》
含义:劝人应爱惜光阴,趁年轻时努力向上。
26.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出处:杜牧《山行》
含义:描写山林幽静的景色。
出处:杜牧《山行》
含义:描写山林幽静的景色。
27.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出处:郭茂倩《乐府诗集•折杨柳歌辞》
含义:说明两者必须互相配合适宜,才能相得益彰。
出处:郭茂倩《乐府诗集•折杨柳歌辞》
含义:说明两者必须互相配合适宜,才能相得益彰。
28.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出处:道原《景德传灯录》
含义:指本是谣言,但是经过多人传说,大家就信以为真。
出处:道原《景德传灯录》
含义:指本是谣言,但是经过多人传说,大家就信以为真。
29. 出淤泥而不然。
出处:周郭颐《爱莲说》
含义:比喻一个人不受恶劣的环境影响,保持高尚的品格。
出处:周郭颐《爱莲说》
含义:比喻一个人不受恶劣的环境影响,保持高尚的品格。
30.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含义:劝勉我们生活应该节俭,不应该奢侈。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含义:劝勉我们生活应该节俭,不应该奢侈。
31. 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出处: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
含义:劝人做事应该适可而止,以免产生反效果。
出处: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
含义:劝人做事应该适可而止,以免产生反效果。
32. 知己之短,不掩人之长。
出处: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七•武帝大通元年》
含义:了解自己的缺点,不否决别人的长处。
出处: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七•武帝大通元年》
含义:了解自己的缺点,不否决别人的长处。
3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处:岳飞《满江红》
含义:劝勉人们年轻时努力发奋,不要蹉跎岁月。
出处:岳飞《满江红》
含义:劝勉人们年轻时努力发奋,不要蹉跎岁月。
34. 水清石出鱼可熟,林深无人鸟相呼。
出处: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含义:形容大自然幽静的景色。
出处: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
含义:形容大自然幽静的景色。
35. 纸上得来终觉浅,断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
含义:说明学习与实践须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
含义:说明学习与实践须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36.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出处:《三字经》
含义:说明学生应该尽其本分,好好学习。
出处:《三字经》
含义:说明学生应该尽其本分,好好学习。
37.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出处:白朴《喜春来•题情》
含义:形容理想的视线,必须经过一番努力和波折。
出处:白朴《喜春来•题情》
含义:形容理想的视线,必须经过一番努力和波折。
38.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含义:比喻外表很华美,内心却丑恶无比。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含义:比喻外表很华美,内心却丑恶无比。
39.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
含义:比喻所有的准备工夫都做好了,但是还差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事情才能完成。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
含义:比喻所有的准备工夫都做好了,但是还差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事情才能完成。
40.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出处:壮者《扫迷帚》
含义:比喻没有更好的选择或缺乏可用的人才,只好退而求其次
备好工具。
出处:壮者《扫迷帚》
含义:比喻没有更好的选择或缺乏可用的人才,只好退而求其次
备好工具。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