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4 November 2013

24.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来源:教育论文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谈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代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像的特点,能创造出新、奇、惊、疑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其各种感官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种崭新的教学观,无疑给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注入了活力。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使 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即教师在课堂上可灵活运用录像、录音、图片、文字等外显 性的资源,将课本中的内容集形象、情感和思想为一体,而且还可以使课本知识向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然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百家争鸣,褒贬不一。有些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 堂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让人眼花缭乱。有许多教师课文也不再范读了,放录音,播音员的读音标准;板书也 不写了,放投影,打印的字体比写的规范;该讲的也不讲了,看屏幕,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时,只按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敢 有一点儿调整,因为他的课件是这样设计的。许多时候,课文的内容已经解决,教师仍要把自己精心做的课件展示出来,甚至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议,对课堂出现 的问题不敢解决,鼠标不停地点击,匆匆忙忙地进行下一个环节,因为他怕完不成自己的任务。
  再者, 由于多媒体具有精美的画面, 动听的声音,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很容易被课堂教学这种“热闹”所蒙骗,以为是多媒体运用产生了好的效果。殊不知,这样的课常常是课堂热热闹闹,该掌握的知识却没有被学生内化,使其茫然而不知所措。
  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摆正其位置,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呢一、把握时机—— 该出手时才出手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阅 历、认识能力的限制,我们在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等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 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 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事物间的发展规律,低年级的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葫芦与叶子的关系。教师可考虑运 用或制作表现二者关系的动画短片解决这一难题。叶子主要靠土里送来的营养生长,葫芦的生长又与叶子密切相关,叶子茂盛,葫芦才能长好。
  《小小竹排画中游》中的“竹排”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知为何物,教师可播放MTV《闪闪的红星》电影主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 ,让学生认识竹排,感受竹排顺流而下的动人画面,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再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多年前的长征路上,与学生生活的 年代相差甚远。由于没有相关的阅历,学生难以进入情境,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在课前播放《过荒山草地》的VCD片,让学生感知长征岁月的艰苦,把学 生引入情境,让其自主探究,了解故事背景。这样适时切入电教媒体,既扩大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的偶点区,缩短时空距离,又培养了学生见景生情,看 外表想内心、见图表意的思维能力。
  二、掌握火候—— 巧用媒体讲究度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带来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 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 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可以因人而异。老师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不能因为它的使用而冲淡甚至代 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体验,忽视个体差异,制约学生的想象空间,要准确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度” 。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并围绕“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的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感到说得不很满意,遇到阅读障碍时,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展现瀑布凌空而下,漂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之后 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说说这么壮观美丽的瀑布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出来的,并反复诵读,使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情感内蕴、形象塑造有更深的感悟。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那些原本在看图、听声中不甚理解的东西,也加深了自己的体 验和感受,求得其中的精旨妙义。在这里,录像这一教学资源就是丰富形象感受,引发创新思维、强化情感体验的启动器和催化剂,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感悟课文语言 的辅助作用。
  掌握火候还表现在一节课中,运用多媒体的时间与学生潜心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比例是否恰当。一位教师在上《兰兰过桥》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欣赏 各种精彩的桥)的时间是6分钟,播放全文内容解读课件6分钟,课的结尾又通过媒体展示学生设计的桥,并对桥进行评议是10分钟,40分钟的课,20多分钟 用来看课件。课件的确精美,学生看得高兴,课也似乎热闹、精彩。然而,许多听了课的老师发问:老靠看课件能学好语文吗三、合理取舍——忍痛割爱见朴素美国 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 “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很多人恰 恰违反了这一原则。有些教师运用课件如同“作秀” ,惟恐课件内容单薄,将与教学有关的所有内容全部纳入课件,为使用而使用,对阅读教学的帮助甚少。并且过分追求制作精美,画面生动形象,声音优雅动听,动 画栩栩如生,花在课件制作上的时间远远超出花在备课上的时间。
  其实,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应一切,它更多的适应于解决一些“非对即错”的问题,如介绍作者生平、历史、背景、文章涉及的语言知识等。对于抒情性画面感 强的作品来说,使用多媒体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对科技含量高,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多媒体教学更是一种弥补。但对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相 对突出的文章,则未必合适。
  一位教师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课件制作简易,只是出示3个特写镜头: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 等待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 望着? ?定格、回放、慢放,再现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周总理的感人场面。课件虽然简单,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增添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情怀。
  过于追求“秀” 的课件容易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致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内容,最终导致阅读教学的“花 哨” ,缺乏实效。我们不妨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只要能增进理解、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的即可。
  四、放开手脚—— 因材施教“巧生成”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课件大多是事先做好的,当阅读教学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时,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因其生成的动态性、不确定性而无法用事先做好的课件体现。
  我们可以运用Word、Powerpoint、写字板等工具软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即时输入和处理学生质疑、解疑中的信息,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深入探究的目的。如一位教师讲授《大瀑布的葬礼》,安排了四个环节:
  呈现问题。先启动Powerpoint,新建文件,并使它处在普通视图状态下。当出示课题后,教师问:你读了课题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一边提问,教师一边点击文本框,输入关键词。
  整理问题。在Powerpoint普通视图中,老师通过鼠标操作调整文本框的位置,根据学生的讨论意见对原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筛选问题。当学生了解了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前的壮观景象时,教师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将学生的所有问题输入并呈现后,教师问:可以先研究哪个问题?随即把不需要在课堂里解决的问题删除了。
  解决问题。在整理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看看在这一段中能找到哪些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解决完一个问题后,教师在Powerpoint播放状态下右键点击鼠标,选择“绘图笔” , 在该问题旁打上“、/” 。
  这种大屏幕和计算机即时输入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连锁深究。还可以把即时输入和事先做好的课件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随时链接,以弥补单纯即时输入的局限性,也使演示型课件的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
  一课的教师,在学生品读“雄伟壮观” 、 “漂漂洒洒”
  等词语时,教师相机出示事先剪辑好的大瀑布视频短片,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
  新课程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 因此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对阅读教学中课件的运用绝不能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尽管运用方法干变万化,但最终不能离开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培养人的总目标。

更多多美教学论文:
http://wenku.baidu.com/view/9a4730e9b8f67c1cfad6b8a8.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8788efacdd3383c4bb4cd2e9.html
http://www.jylwdx.com/article-59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